卓郎智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區總裁 潘堅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9月23日,由卓郎智能牽頭舉辦的“2024中國綠色紡織產業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素有“劉邦故里,大漢之源”美譽之稱的沛縣盛大召開,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中國紡織機械協會領導及全國各地400余棉紡織企業專家領導應邀出席,聚焦紡織業的未來,圍繞紡紗新技術、行業新動態、最新政策解析展開深入交流。現場思想火花激烈碰撞,氣氛熱烈,為助力紡企提質增效貢獻了重要力量。
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副秘書長位迎光主持會議,介紹了本次活動的主辦單位卓郎智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協辦單位光山白鯊針布有限公司、青島雙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天門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并對五譽興華之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為參會人員提供了參觀機會和對大風起兮云飛揚游學活動的支持表示感謝,同時感謝品特裕華紡織科技有限公司、江陰市華方新技術科研有限公司、無錫萬寶紡織機電有限公司、上海漢唐傳動系統有限公司、無錫通力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無錫立達紡織機械器材有限公司、金昊紡織器材廠、無錫市飛馬紡織器材有限公司對本次活動的大力贊助。本次論壇以智能紡機賦能新質生產力為主體,從紡紗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趨勢等方面出發,共同分析行業形勢,解讀最新政策,交流前沿技術,共商紡織行業發展大計,共謀紡織行業轉型升級良策,共商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沛縣商務局局長孫道遠致辭:沛縣是江蘇北部的重要門戶,位于淮海經濟區中心位置,人口130萬,面積1806平方公里,具有2個省級開發區,15個鄉鎮街道,素有千古龍飛地,一代帝王鄉之美譽。沛縣資源豐富,產業興旺,是中國粘膠紗生產基地,中國新型鋁材產業基地,是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縣域光伏光電產業基地,是高端裝備制造特色產業基地。現在的沛縣是高端紡織強縣,引進建設了年產30萬噸萊賽爾紡織新材料及高端紡織制造基地項目,未來的沛縣是綠色纖維名縣,規劃建設高端綠色紡織生態產業園,進一步招引無紡布、印染、服裝等企業的配件機具,加速紡織產業的產業鏈延伸,力爭通過3年~5年的努力,把沛縣打造成為全國乃至世界影響力的綠色紡織服裝生產基地。
沛縣招商服務中心主任唐清磊作了《沛縣紡織產業特色介紹》,沛縣作為江蘇能源大縣,投資洼地,電熱資源稟賦強,成本低。未來沛縣將圍繞原材料更生態,紡紗工藝更先進,織布流程更高效,印染環節更環保,重點打造纖維新材料、紡紗、織造、染整、纖維新材料、無紡布等產業鏈條,打造規模更大、社會更優、產業更全的現代紡織新質生產力示范區。唐主任重點發布了4個紡織類應用場景招標項目,第一個項目是中國(淮海)綠色紡織產業園項目。第二個項目是高端紡織纖維生產制造項目。第三個項目是高端紡紗織布項目。第四個項目是纖維素纖維生產制造項目。邀請企業來沛縣考察投資創業經驗,沛縣政府將用優環境、強支撐、好服務助力企業綻放精彩,成就偉業。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會長董奎勇作了《棉紡織行業運行分析》的報告,棉紡行業是國家紡織工業體系中的基礎性行業,2024年呈現出旺季不旺,淡季延續的特征,承壓明顯。但迄今為止,中國棉紡織仍然是具備最為完備、最為系統的產業供應鏈,中國作為全球棉紡織產業中心的地位是難以動搖的,中國棉紡織具有堅實的基礎,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因此要更加堅定信心,堅定培育發展新的生產力。董會長就如何實現行業的平穩健康持續發展這一問題提出三種關系需要深入地討論和明確。一是處理好傳統生產模式與國家提倡的產業加科技加金融的模式的關系。二是處理好新疆產業發展與內地產業發展的關系。三是處理好國內發展與海外布局的關系。
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副會長劉松作了《向新提質,助推紡織裝備高質量發展》的報告,報告中第一部分主要介紹紡機行業的總體情況和今年以來的運行情況,提出鞏固紡織裝備優勢,為新質生產力蓄力。第二部分介紹紡織協會在推動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做的一些服務工作。第三部分介紹在紡織裝備的短期、中期和長期的一些發展方向和要求。未來需要紡織裝備產業鏈的上下游共同參與,攜手共進,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發展,群策群力,共同進步,共同推動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沛縣紡織協會會長董良騮致辭:沛縣作為中國粘膠紗生產基地和中國紡織新材料產業基地,近年來通過強鏈補鏈延鏈推進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優化營商環境等一系列舉措,不斷推動紡織紡紗紡織產業的轉型升級。在智能紡織迅猛發展的背景下,董會長就如何應對市場變化,搶占行業制高點出三點建議,一是深化綠色轉型,共筑生態紡織夢。將綠色發展理念植于心化于行,不僅要在生產過程中采用環保材料和技術,更要構建從源頭到終端全面調整綠色生產體系,讓沛縣紡織業成為綠色生態的典范。二是加速智能升級,引領紡織新未來。面對智能紡織的智能科技的迅猛發展,要勇于創新,勇于實踐,將智能紡織技術廣泛應用于生產之中,提升生產效率,優化產品質量,降低成本。同時加強人才培養和技術研發,推動智能制造和與紡織行業的深度融合。三是加強交流合作,共繪發展藍圖。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單打獨斗難以應對。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要加強行業內外的交流合作,共享資源,共同發展形成合力,通過搭建交流平臺深化合作。
卓郎智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區總裁潘堅致辭:卓郎成立和發展已經超過了170年,還有一個古老的名字“蘇拉”。2013年金昇實業在國家開發銀行的支持下,完成了對歐瑞康的下屬天然纖維和紡織專件兩個業務板塊的收購,所以卓郎智能是一個源自歐洲的品牌,但有一顆中國心的國際化企業。卓郎一直致力于向全球的客戶提供真正高端化、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的產品,以及優質的服務。卓郎有意愿也有能力為中國棉紡行業的新質生產力打造做出貢獻。近期,卓郎將數字化自動化產品業務線獨立,以期更好的聚焦客戶需求并順應行業發展大勢。卓郎將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用不斷的創新為客戶創造真正的價值。
江蘇五譽興華之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歐陽運成致辭:五譽興華之瑜集團總投資55億元,年產各類高端紗線10萬噸,銷售收入20億元。五譽興華之瑜專注于各類環保型紗線等新型材料的研發與生產,紗線支數10支至80支,加強與科研機構合作,推出一系列高端產品,這些材料具有優異的物理性能和加工性能,為紡織行業的綠色轉型提供了堅實的工藝技術。智能紡機不僅僅是設備的智能化,更是整個生產流程的智能化。公司采用了卓郎全流程、Autocard梳棉機、青澤Autospeed 5A粗紗機、Zinser 71環錠細紗機等,實現了生產過程中的智能化和數字化。從過去用工約50人到目前管理用工約18人,減少用工60%以上,產品質量各項指標均達到并穩定在高質量水平,受到客戶的一致認可,產品訂單一直處于熱銷狀態。未來可持續發展與綠色發展讓公司看到了面料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面料更環保,低碳環保已經成為國內外市場的共同趨勢,市場對低碳面料的需求不斷增加,因此公司積極響應國家環保能源環保號召,2023年投資安裝了光伏發電,每年節約用煤6000噸以上,減少二氧化碳排量7000噸以上。
卓郎智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嚴旭新作《梳棉機新技術及差異化纖維應用實踐》的報告,提出梳棉機的新技術發展,對節能環保提出了要求,同時在設備的產量、質量、效率、能耗上還有更高的要求。隨著使用的紡織原料多樣化的發展,這幾年多樣化原料的使用規模已經超過了棉纖維使用的規模,因此要對化學纖維的特性梳理關鍵方面進行專業的研究和技術的創新。他用數據說明卓郎梳棉機在眾多場景中的良好應用表現,憑借其卓越的性能和廣泛的適應性,卓郎梳棉機在不同類型的紡織企業和各種生產場景中均表現出色,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保證了產品質量,還推動了紡織行業的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光山白鯊針布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陳玉峰作了《高效梳理工藝技術現狀及突破》的報告,指出了傳統梳理工藝面臨的諸多挑戰,如設備過時、工藝不系統化、調整限制以及器材選配的盲目性,這些問題導致梳理效率低、質量差、能耗高。并用事實案例深入分析了高效梳理的發展趨勢以及梳理針布、梳理工藝的現狀,提出了柔性梳理和梳理系統設計,實現高產量、高質量、高效率和低能耗的目標,為紡紗企業帶來顯著的產品質量提升。
湖北天門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品控總監樊早斌作了《新一代并條機TI系列產品介紹》的報告,新一代并條機出條速度較高,配備先進的勻整系統和在線檢測系統,同時在物聯網技術系統上,構建了統一的集成平臺,能夠實現人員、設備、物料、環境等數據的接入和存儲計算處理的功能,可以實時進行監控和診斷故障。近年來公司圍繞t系列并條機開發的技術研究,已獲得國家專利27項相關成果,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銷售新型的 T1系列并條機已累計達到1700臺,形成規模化聯網應用,在紡織業也具有較強的推廣性和社會性。
青島雙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總監周杰作了《AI智能及視覺技術助力紡企提質增效》的報告,雙清智能作為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一直專注于紡紗、織布等紡織行業的智能化研發。目前公司1/4是研發人員,研發團隊來自清華、北大、北航等國內知名院校,為雙清智能化產品帶來技術支持。周總介紹了異纖在新場景下的變化,以及異纖機的雙面檢測、AI深度學習等功能;介紹了清韻系列全智能筒紗輸送與包裝系統,視頻演示了加濕版全流程筒紗包裝解決方案,從中能夠明顯看到筒紗生產包裝中流程優化、提升產能效率的效果,確保了生產過程的可持續性。
卓郎智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賈開飛作了《自由端紡紗——為紡企新質生產力賦能》的報告。詳細闡述了卓郎最新產品BD8的技術特點,新型落紗小車DU及市場應用情況。詳細闡述了卓郎自由端紡紗技術,包括BD 8轉杯紡紗機,Autocoro 11轉杯紡紗機和Autoairo渦流紡紗機。BD 8卓越的接頭技術確保了完美的接頭質量,新型雙側Twinsuction吸風系統在節能的同時提供質量穩定性,BD8自動落紗裝置無需中斷紡紗過程就能自動對滿筒進行更換。自動推紗系統只需按下按鈕即可更換筒紗,落紗過程小于6秒。卓郎第四代全自動轉杯紡紗機Autocoro 11擁有節能高效和數字化特點,多達6個批次同時紡紗,無縫換批技術和數字卷繞與接頭技術一直在行業內保持領先的優勢。
卓郎智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顧曉星作了《青澤新一代智能環錠細紗機-Zinser51產品介紹》的報告,介紹了新產品的特色,詳細展示了豐富的專件,對E-Shape 節能錠子、Spinnfinity最新式零卷繞裝置、Halo 高性能平面鋼領、鴻騰錐面鋼領等最新產品特色進行了介紹。新產品具備新的自動落紗技術,能夠保證更快落紗和更少的紗線斷頭,具備無需理管的CoWeFeed自動理管技術。并對新產品的應用數據、能力提升情況、技術規格等進行了展示。
卓郎智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鄒澤明作了《紡出美好新未來——卓郎數字化(昇思冪)》的報告。指出昇思冪是面向紡織行業的數智化生產管理平臺,能夠實現全物聯、全流程、全集成、實時在線、可追溯、智能分析、精管理等多項功能,并介紹了倍捻機器人的特色。對卓郎的服務進行了簡單介紹,希望能與同行攜手共進,推動產業升級,同謀發展提升新質生產力。
作為全球領先的智能成套紡紗設備及全流程解決方案供應商,一直以來,卓郎不僅重視自身產品研發與升級,還致力于引領并推動紡織行業的變革。隨著人工智能、5G、互聯網+等最新技術與紡織行業的深度融合,傳統紡織企業的未來正在于加快推動轉型升級、朝高質量可持續性目標前進。本次活動是卓郎聚焦“智能紡機賦能新質生產力”主題展開的重要探討會議,以期為推動紡織行業的轉型升級與可持續發展添磚加瓦。
會后,參會人員前往五譽興華之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參觀,深入五譽興華之瑜的生產一線,近距離學習其智能化管理、綠色生產及高效運營的精髓,從中汲取營養,實現自身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五譽興華之瑜公司成立于2021年3月,占地220畝,建筑面積11萬平方米,規劃總投資10.5億元。公司一期已建設完成4萬平米的現代化智能生產車間,該車間規模為12萬錠緊密賽絡紡項目;二期車間目前已完成12臺渦流紡已安裝完畢并已投產,及待安裝的3萬錠環錠紡設備,裝備了源自卓郎等國際頂尖紡織機械制造商的清梳聯、并條機、粗紗機、環錠細紗機及渦流紡紗機等先進設備。在筒紗包裝工序上,五譽興華之瑜使用的是雙清智能的清韻系列全智能筒紗輸送與包裝系統。依托5G通信技術,實現了生產車間的全面數字化轉型管理,構建了企業“綠色、環保、節能、智能”的革新運營模式。
華之瑜規劃紡紗能力高達30萬錠,專注于生產涵蓋環保粘膠、莫代爾、萊賽爾等纖維素纖維及其多種比例混紡或純紡的優質紗線。通過運用當前最尖端的紡紗生產技術,公司產品源源不斷地從高端生產線走向市場,滿足客戶需求。
記者:吳芳 馬愿
上一條: 利泰醒獅:國棉國潮紗線的百年品牌
下一條: 無